![]() |
你必須控制錢,而不是被錢控制。我們所有人都值得過更好的生活。 |
如果你跟我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一樣,你可能從不認為金錢及追求財富是一場遊戲。我跟人們談論此事並詢問他們的意見時,大家通常這麼說:「金錢絕對不是一場遊戲,而是相當嚴肅的事。」
徹底解脫流程的第一個步驟是,確實「了解」個人財務世界中的每樣事物——所得、淨值、投資、存款、稅款、費用、發票、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、獲利等等——都是一場驚人、精心設計、龐大獨特且錯綜複雜遊戲的一部分。我會在這一章介紹金錢遊戲的基本規則,在後續章節再做更詳盡的介紹。
如果你仔細觀察,大多數遊戲都有其規則和清楚的結構,也明確界定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,並清楚定義輸贏。選擇參與遊戲者都同意遵照規則並遵守遊戲結構,這樣做遊戲才得以進行。雖然有一些人以遊戲為職業並以此維生,但是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好玩和樂趣才玩遊戲。人們喜歡觀賞比賽,就是基於同樣的理由。
舉例來說,美式足球是由皮革製成、有一定大小並符合嚴密規格。足球場長一百碼,一場比賽有四局,每局十五分鐘。球員帶球進入達陣區得六分;帶球觸地射門得一分;直接射門得三分;進攻隊的球員若在自己的達陣區被敵人擒抱,對方可得二分。第一次進攻為十碼,任何時間只有固定人數的球員在場上比賽,他們必須守備特定位置。有規則規定球員在場上能做什麼,不能做什麼,若違反規則就會受罰。四局比賽結束時得分較多者獲勝;若在規定時間打成平手,則延長比賽直到分出勝負。
棒球是另一個例子,棒球場有特定形狀和大小,呈現鑽石狀。在比賽時,每隊只有九名球員上場比賽,就像足球比賽一樣,每位球員守備特定位置。棒球比賽要使用符合明確規格的球棒、棒球和手套。每場棒球比賽有九局,每局每隊容許三位球員出局。每位上場的打擊手有四壞球、三好球的機會。投手站上稍微墊高的投手板上,跟打擊手所站的本壘有特定距離。各壘之間也有特定距離。打擊手經過一壘、二壘、三壘回到本壘,可得到一分。九局結束時得分較多的球隊獲勝(平分時則延長比賽直到分出勝負)。
再舉高爾夫球賽為例。打高爾夫球的人在高爾夫球場打球,球場上有一定數目的球洞、果嶺、球道、深草區、沙坑和水池。打球者使用L形金屬球桿,這種球桿是為了能準確將球打進小洞而設計。打球時必須依照特定規則,違規者就要受罰。比賽結束時桿數最低者獲勝。
如果你仔細並客觀地檢視足球、棒球和高爾夫球等球賽,你會發現這類規則和結構似乎完全武斷,沒什麼道理。想想看:
‧美式足球:抱著一個充氣膨脹的皮球跑,或設法跨越白線和得分點時,將這顆充氣皮球丟給別人。不然就是,想辦法把這顆皮球踢過兩根金屬柱抵達得分點。
‧棒球:設法用木棒擊中向你高速飛來的橡膠圓球或皮製圓球。接著,如果你擊中球,而且球沒被其他球員用手上大型皮革手套接到,你就要邊跑邊觸及放在地上的三個方形壘包,然後回到本壘才能得分。
‧高爾夫球:用L形鈦金屬球桿設法擊中橡膠製的小圓球,想辦法用最低的敲擊數或「桿數」,讓圓球進到幾百碼外淺淺的小洞。
如果你檢視橋牌、大富翁、撞球、西洋棋、跳棋、二十一點等其他普及遊戲的規則和結構,也會發現同樣的武斷。你會問自己:「怎麼有人想到這麼奇怪的遊戲、規則和結構!」雖然初次審視時,這些規則和結構看似武斷,但是後面卻潛藏著創造規則與結構要用到的智慧、計畫和意圖。
參與者很少質問所參加遊戲的緣起,或懷疑規則與結構看似武斷的本質。這些遊戲老早就發明了,所以後來人們玩遊戲時,只是照著「有影響力人士」的說法去做。
金錢遊戲的情況也一樣。在仔細客觀地審視時,你很快發現金錢遊戲的規則與結構看似武斷,也不太合理。不過在後續章節你會看到,潛藏於金錢遊戲設計後,讓人佩服的智慧、計畫和意圖。我保證,當你發現此事必會震驚不已!為你開啟大門,從金錢遊戲中徹底解脫。
我們長大成人,度過特定年紀時,就成為運轉不息金錢遊戲的玩家。跟運動員和其他遊戲玩家一樣,我們從未質疑金錢遊戲的規則與結構。我們只是接受學到的規則與結構,並依此進行遊戲,彷彿它們銘刻在石板上,沒有協商的餘地。
在此先介紹我們被教導的三大規則與結構,這是在玩金錢遊戲會出現的「真實」情況。其實,這類規則與結構還有幾十項(包括許多有關稅款、政府、投資等),但是下列這三項卻是我們最熟悉、也讓我們受害最多的規則,這一點你很快就會了解:
一、財源供給有限。
可供你使用的金錢有限,每次金錢「流出」,有限供應的金錢數量就減少。因此,你必須想辦法持續補充供應,否則錢會用完。你必須小心負責地保護你的錢,確保錢不會花光。因為金錢的核心供應有限,你也必須有長期計畫,好好儲蓄,聰明地投資,經年累月地增加資產,供退休生活所用。
二、金錢流通。
金錢會流進和流出。金錢「就在那裡」,不知何故金錢跟你是分開的,你必須去拿到錢,讓錢進入你的生活中。另外,當你花錢時,錢就從你這裡移動到別人那裡,然後你的錢就變少了。你有收入和支出,你必須管理這兩者的變動,才能讓收入超過支出,這樣做才有獲利可言。如果你想提高生活品質,就必須增加獲利。
三、為了增加個人財源,你必須更努力或更聰明地工作。
人生中無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。萬事萬物都要「花錢」。想要的每樣東西,都會讓你「付出代價」。你必須「賺」錢,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沒有付出就無法獲得。所以,如果你希望有更多錢,就必須想辦法增加更多價值或更努力工作——或更聰明地工作——才能賺到更多錢。而且你必須培養賺錢技能,全心全意地賺錢,否則你絕對不會有很多錢。
要支持傳統金錢遊戲的規則和結構,我們一直對下列共同信念信以為真:
‧金錢是一切邪惡的根源。
‧金錢是污穢或不好的——擁有金錢者亦然。
‧有錢人愈來愈有錢,窮人愈來愈窮。
‧錢永遠都不夠。
‧你必須控制金錢,否則金錢就會控制你。
‧錢總是愈多愈好。
‧錢得來不易。
‧有些人有賺錢技能,有些人沒有。
‧人不可能既懂得賺錢又高尚。
‧資產淨值就是財富與成功的實質評量。
‧你必須未雨綢繆。
聽到我這麼說,你或許很驚訝,我剛才提到的這些規則或信念,及其衍生出的次要規則和信念,竟然沒有一項是真的。沒錯,沒有一項是真的。這些都是杜撰出來的,就跟所有遊戲的規則一樣。只是我們信以為真。
現在,我打算先為兩項重點播下種籽,然後在第三章時再讓其長大茁壯。
一、你無法在金錢遊戲獲勝。
二、具體地說,金錢遊戲是為了創造徹底失敗而設計的。
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,因為:
‧「獲勝」並沒有清楚定義。
你怎麼知道自己在金錢遊戲中獲勝了?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嗎?當你覺得自在時就算獲勝嗎?成為百萬美元富翁就獲勝嗎?或是要好幾百萬美元才算獲勝?要有十億美元才算獲勝?超越自己訂定的其他所得目標或資產淨值目標,就算獲勝嗎?以我的經驗來看,雖然許多人為自己訂定財務目標,為金錢遊戲獲勝做明確定義者卻少之又少。如果你不知道目標為何,怎麼可能擊中目標或知道自己是否命中目標?
‧你的錢總是岌岌可危。
不管你累積多少錢,你的錢總處在危險狀態。你可能透過不當管理、過度開銷、股市崩盤、投資失利、被盜用侵吞、被偷、離婚、訴訟、經商失敗、銀行破產、悲劇意外等諸如此類的事,損失所有財產或大多數財產。況且,錢都沒了還不打緊,你還可能背負一大筆債務。你有愈多錢,愈聰明地理財,就誤以為自己的錢很有保障,但事實上,不管你有多少錢或你怎麼管理錢,錢絕對不安全。累積龐大財富後,經過一代或幾代的時間卻把財富賠光,這種故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。
‧沒有正式的終點。
金錢遊戲何時結束呢?當你達到為自己設下的某些里程碑嗎?但是這樣行不通,因為即使你暫時達到或通過這個里程碑,你的錢還是岌岌可危,所以你可能失誤,損失你所累積的財富。退休時,金錢遊戲就結束嗎?情況也不是這樣。你的錢還是處於危險狀態,即使你不再工作,卻仍舊任由金錢遊戲規則與結構的擺布。那麼當你死時,金錢遊戲結束了嗎?或許你辭世時,你的金錢遊戲結束了,但是你的家人和繼承人依舊深陷金錢遊戲中。
如果金錢遊戲沒有正式的終點,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獲勝或何時獲勝?在足球賽第三局結束時領先,能說自己贏了嗎?在棒球比賽第七局時領先,能說自己獲勝嗎?打一場高爾夫球十八洞的比賽,在打完十二個洞時以桿數最少領先,能說自己獲勝嗎?不行!
‧總要付出代價。
你也不能在金錢遊戲中獲勝,因為即使你賺到許多錢,保留一些錢,花了一些錢,聰明理財和投資,讓自己的資產淨值不斷增加,過得如國王或皇后那般的生活,也為舒適甚至奢華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,但是依據傳統規則進行金錢遊戲,總會引發一些各式各樣的緊張、壓力、不滿、痛苦或損失——尤其是失去閒暇時間、健康和關係。我相信你一定親身經歷過、看過或知道有人成功地累積龐大財富,最後卻
——生病。
——孤獨。
——早逝。
——偏頭痛或其他讓人衰弱的身心失調。
——精神瀕臨崩潰。
——覺得心裡很空虛。
——生活優裕卻認為很無聊,心想:「一切就這樣嗎?」
‧總有人比你更成功。
只有極少數財務相當成功者例外,大多數人都掉入金錢遊戲設計的陷阱中。當人們互相比較誰有錢,想要更有錢的慾望就油然生起,於是訂下目前遙不可及卻好像做得到的目標,這時就掉入金錢遊戲的陷阱中。舉例來說,王小姐每年賺進二十五萬美元,對自己相當滿意,她看到陳小姐每年賺進一百萬美元的生活後相形見絀。或者王先生搭商務客機頭等艙出差,得知陳先生是搭私人飛機出差;或是王太太有一幢豪宅,卻看到別人有兩幢豪宅。這類比較都會引發一種不滿模式。當我們在財務成功的食物鏈中往上移動時,這種模式會繼續不斷地發生。
想像依據我描述的規則和結構,進行或觀賞其他任何遊戲。想像一下,進行或觀賞一場無法知道誰獲勝的遊戲,沒有正式終點,不管自己已經獲得什麼,卻知道總有其他團隊或其他玩家比你玩得更好;即使你以為自己贏了,最後你總是輸家(因為你必須付出代價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